竞拍中

江苏扬州高迪珍贵历史文物——清末民初拓片《祝东坡生日图》(高迪知州左辉春于清道光二十二年苏东坡生日这......

收藏
分享:

江苏扬州高迪珍贵历史文物——清末民初拓片《祝东坡生日图》(高迪知州左辉春于清道光二十二年苏东坡生日这天在文游台聚会雅集,为苏东坡祝贺生日)

起拍价¥350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3500
  • 加价幅度:10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古籍草堂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3-01-29 10:58:00
  • 结束时间:2023-02-01 10:58: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32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作者:无
年代:清末民初拓片
尺寸:100 × 51 × 0.1 cm
纸张:宣纸
函册:1片
品相:八五品
清末民初拓片《祝东坡生日图》,开本长宽:51*100厘米。
自然泛旧,有折痕,轻微斑渍、污渍,边角和折痕处有撕裂、缺损。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
《祝东坡生日图》拓片右图左文:壬寅(十二月十九日,复会于文游台,为宋苏文忠公做生日。与会者十二人,杨河通判桐城张用熙,捧殇进真一酒。高邮知州,湘乡左辉春,祝瓣香水,高邮学正吴县蒋锡琳执三爵分献王孙秦三贤前宿州刊导宋茂初献梅花。封户部主事王敬之献杨慕茶。岁贡生周叙献鲈鱼。翰林院庶吉士高鸿飞献二红饭。岁贡生夏昆林献烧笋。光禄寺典簿贾和鈞献猪肉。候选刊导周兆春击鼓。文学生吴庆鸿吹洞箫。八人皆邮士江宁布衣。何泳吹铁笛。礼成乐作分体。赋诗虽为图,而镌诸石。左辉春,湖南湘乡人,字子仁,号青峙,亦作青士、清石。道光八年戊子科举人,以知县分发河南,归江苏补用。十八年任睢宁知县,二十三年任高邮知州,主持修《续增高邮州志》。曾刊刻《左氏双忠集》(左光斗、左懋第合集)、《左忠毅公年谱》等。湖南湘乡人左辉春在道光年间任高邮知州时,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这天,在高邮文游台聚会雅集,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祝贺生日。十二人参会,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吟诗唱和,最后请诗人、金石学家李啸北把这一盛况雕刻于石头上,让其千古流传。高邮市,江苏省扬州县级市,是世界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是苏中、苏北重要门户。是中国民歌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集邮之乡 、中国建筑之乡。高邮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0年建城史。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这些碑刻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破四旧”的对象险遭不测,幸亏遇到此处驻防部队中的几个有识之士,他们用砌房抹墙用的“灰浆”,将这些碑刻全部涂抹遮挡起来,否则,这些碑刻早已被“砸烂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了。现在早已经用玻璃罩起来了,不让拓了。这张珍贵的拓片是清末民初摹拓的,非常珍贵。

资料参考:文游台是古城高邮的标志性建筑。
  外地人到了高邮,不管多忙,都要想方设法去登一登文游台,在秦少游的塑像前留个影,否则就会遗憾不已。因此,有人说,没有登过文游台等于没有到过高邮,就像没有逛过天安门广场等于没有到过北京,没有玩过上海外滩等于没有到过上海一样。文游台在高邮老城区东北角的土山上。土山不高,相对高度只有35米 。1000多年前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道士李守坚看中这座土山古柏森森、环境清静,便在山上建了座东岳行宫,俗称“泰山庙”,庙内设泰山王神像,还有东宫娘娘、西宫娘娘。大殿两侧还设有七十二司,都是泥塑木雕的神胎鬼像。供一些善男信女来焚香许愿、求签问卜。那时不管这里的香火多么兴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庙宇而已,但到了北宋元丰年间,由于苏东坡、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这四个文人曾在这土山后面的庙台上煮酒论诗文,一下子有了名气。苏东坡等四个人怎么会凑到了一起,又怎么会到高邮来的呢?这当然得从苏东坡说起。
  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在黄州(今湖北黄石)接到圣旨,被“量移汝州”,意思是减轻对他的处罚,移送到汝州(今河南临汝)来。北宋时,湖北属偏远的蛮夷地区,而河南属中原,由偏远的蛮夷地区调到靠近京师的中原地区,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乌台诗案”的风波已经过去。苏东坡自然非常高兴,由黄州雇船顺长江东下,游了庐山、石钟山,在金陵会见了王安石。“乌台诗案”前,苏东坡曾专门写信给王安石,向他推荐秦少游,这次又当面向他夸赞秦少游的才能。他本来准备由六合北上去临汝,但听说秦少游第二次赴礼部试又未考中,情绪比较低落,便改道由金陵到京口,由京口过江入大运河到高邮,专门来安慰和开导秦少游。秦少游十分高兴,热情接待,正好苏东坡的好友孙莘老和另一放逐已北还的文人王定国也在高邮,秦少游便把这两人请来一起作陪,在泰山庙后面的高台(庙台)上载酒论文,畅叙友情。苏东坡是当时的文坛泰斗,他到高邮来和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煮酒论文的事情被广陵太守知道了,广陵太守认为群贤毕至,值得纪念,特地为此台写了一块“文游”的匾额送来,著名画家李伯时也为此事作了画。后来“文游台”的名声便传播开来,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文游台”便成了高邮士子文人登高临远的胜地。
  经过历代的修葺,特别是1980年以后,江苏省文化厅、文物厅和高邮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古迹的抢救修缮工作,多次拨出专款对文游台、盍簪堂、四贤祠、秦观读书台等古建筑进行修复。还依靠社会力量的资助,逐步兴建了重光亭、映翠园、门厅、牌坊、展厅、碑廊等仿古建筑,再配之以东部小区逐步完善起来的曲桥竹亭、石径芦苇等自然风光,现在的文游台已经成为一个以欣赏游览为主、休憩观光为辅的内涵十分丰富的风景区。
  文游台风景区从文游台的牌坊开始。文游台牌坊就立在淮扬公路与邮兴公路相交的“丁”字一边,是一座仿古式三间四柱无楼火焰式牌坊,在文游台的正南,上面的四个大字“古文游台”为清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题写。穿过牌坊就是一座单孔拱桥,又称玉带桥。走过玉带桥,来到一个石铺广场,眼前就会看到古色古香的门厅,这门厅为仿清式五檩举架单檐悬山屋顶结构,白墙、灰瓦、深褐色梁柱。门厅正中悬挂的横匾上“淮堧名胜”四个字,笔力苍劲、老辣古朴,是清末康有为的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萧娴的手笔。“堧”意为城郭、宫殿庙宇或水边的空地。
  穿过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秦少游的全身塑像,是雕塑艺术大师张充仁的得意门生、著名雕塑家严友人先生的作品。只见秦少游手持书卷,长衫飘飘,眼望远方,神情俊逸,浑身上下充溢着一股才气,一股灵气,还有一股傲气,真正给人一种“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的感觉。全国著名古典园林建造专家陈从周先生,在文游台仔细端详秦少游这座塑像后,也连连夸赞,说这座塑像“静中有动,动中有形,形中有神,神中有意”,是国内少见的古代人物塑像中形神兼备的成功塑像之一。这就无怪乎中外游人在游览文游台时,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站在这座塑像前,与秦少游合个影,以便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
  绕过秦观塑像,沿着绿树掩映的林荫小道继续北行几十步,然后拾级而上,就是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盍簪堂。其梁上的横匾“盍簪堂”三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盍簪”二字出自《易经》的“勿疑,朋盍簪”,意思是“不要再迟疑不决了,朋友,快来相聚吧”。此堂最为珍贵的是东、西、北三面墙壁上镶嵌的28块石刻,其中25块的内容是《秦邮帖》,另3块则分别是《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和《修禊图》。说这些石刻珍贵,一是从内容上说,《秦邮帖》是清嘉庆二十年(1815)高邮知州师兆龙,因为雅慕苏东坡、秦少游等四贤,将宋、元、明三代有关书家写过的有关“四贤”的诗文收集到一起,并经当时的著名学者阮元审定,再请当时著名的金石家钱泳钩摹勒石而成。二是这些碑刻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破四旧”的对象险遭不测,幸亏遇到此处驻防部队中的几个有识之士,他们用砌房抹墙用的“灰浆”,将这些碑刻全部涂抹遮挡起来,否则,这些碑刻早已被“砸烂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了。
  盍簪堂的后面就是整个文游台景区的主体建筑文游台,两者之间只隔一个不大的院子。
  文游台上下两层,都是五开间,顶为重檐歇山。下层檐口抱柱的章草楹联是“无双国士,终古文台”八个字,出自已故著名书法家、 华师大教授王蘧常先生之手。正面中堂是一幅“四贤聚会”的瓷壁画,画的是苏东坡、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的伫立运河边的情景图,全画高1.8米 ,宽2.7米 ,由66块瓷砖拼贴而成,作者是海内外闻名的人物画家范曾。东西两侧的墙上则镶嵌着苏东坡、秦少游的12块墨迹刻石《秦邮续帖》。楼上正面是按照北宋李伯时的《西园雅集图》临摹制作而成的刻漆落地屏风,线条细腻流畅,人物逼真传神,18个人物有立有坐也有卧,有吟诵、有抚琴、有交谈,构图疏密相间,互为呼应。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游客都会站在这幅画前仔细揣摹、沉吟良久。走近窗口,举目远眺,城乡景物尽收眼底:东面是禾稼葱葱、绿野平畴、“稻菽千重浪”的农田,西面最远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高邮湖和点点帆影,北面是厂房新居栉比鳞次、欣欣向荣的开发区,南面直对繁华热闹的文游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登高观赏,清风徐来,西则“湖天一览”,东则“稼禾尽观”,正可以让良朋师友,把酒临风,促膝而谈,什么仕途得失、人间烦恼皆可一抛脑后,这是多么惬意、爽快的聚会啊!难怪著名作家贾平凹周游江苏来到文游台时,留下了“文游游心”的题词。
  从文游台主体楼下来,漫步向西走过一个短短的甬道,便来到“四贤祠”。有门厅三间、祠宇三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门厅为砖雕门楼,所雕之草鱼虫兽,无不形象生动。祠内陈列着苏东坡、秦少游、孙莘老、王定国这“四贤”的造像和高邮历代名人的画像。真正如北宋著名诗人曾几所吟咏的:“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
  由“四贤祠”向北是“秦观读书台”。此台为两重歇山造卷蓬顶式,上一间,下两间,飞檐错落重叠,周边绿树掩映,环境幽静典雅,确实是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现在台内陈列着秦观诗词文集、秦观研究资料、秦观大事年表和秦观行踪图、秦观《鹊桥仙》词意国画等。
  秦观读书台西侧是“映翠园”和“重光亭”,再往西南方向就是内容丰富的“高邮博物馆展区”了,现设有高邮历史陈列展和水鉴馆。与博物馆区对应相望的是高邮“名人苑”,包括汪曾祺文学馆和“淮海清芬”的秦观专题展览厅,是名播遐迩的瞻仰好去处。
  文游台现在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近年来修缮有方,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宜人的风物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原标题:文游台
凡是到高邮来游玩的作家都要攀跻文游台,好像没有到此一游就不能成为作家似的。最近几个文友刚到高邮,就拉着我手囔囔:“我们要去登文游台!”
文游台在高邮城东北泰山庙后的一座土山上,原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古迹四》记载:“文游台在军城东二里,旧传苏轼、王巩、孙觉、秦观诸公及李公麟尝同游,论文饮酒,因以 文游 名之。公麟画为图,刻之石。”宋代诗人曾几曾经到访,并作《文游台》: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香莼紫蟹供怀酌,彩笔银钩人唱酬。
国士无双秦少游,堂堂坡老醉黄州。高台几废文章在,果是江湖万古流——这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祯登文游台时留下的绝响。而今,我又沉吟着它走进文游台。
入口处有座石牌坊,坊额镌刻横书“古文游台”,上款直书“康熙乙已”,下款直书“新城王士祯”,字迹寓柔于刚,端庄潇洒,既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山抹微云”的婉约,流露着书家对苏、秦的景仰之情。
走过石牌坊,便是高大的秦观塑像。秦观面对东南,侧身而立,头面微仰,双目平视,左手执着书卷,右手背在身后,颇有准备对客挥毫的风姿。
文游台下有四贤祠,这是为纪念苏轼、王巩、孙觉、秦观四贤聚会而建造的。四贤祠西是映翠园与重光亭。映翠园中翠竹成荫,四季常绿,映衬得重光亭更加幽雅。后面便是秦观读书台,据传秦观在三十四岁入京应试前常在这里读书。
出秦观读书台向东,经花坛拾级而上,就到盍簪堂了。“盍簪”出自《周易·豫卦》:“勿疑,朋盍簪。”晋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唐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是众多朋友聚会而快来的意思,后常用来指友人的相聚。盍簪堂曾是苏轼、王巩、孙觉、秦观等四贤雅集之地,这堂名起得古老深奥,了解出处和解释后,更感典雅贴切了。盍簪堂四周嵌有六十余块碑刻,都是宋元以来的文人墨迹,《秦邮帖》乃弥足珍贵的书法摹刻精品。据清代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家刻》记载:“是年(嘉庆二十年)秋八月,为韩城师禹门太守刻《秦邮帖》四卷,皆取苏东坡、黄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诸公书,而殿以松雪、华亭二家。时太守正摄篆秦邮。”盍簪堂上除书法碑刻外,还有两幅图。一幅是《东坡居士闲适图》,苏东坡端坐在苍松之下,容颜丰肤,双目有神,眉宇间隐隐透露出豪放俊逸之气;另一幅是《苏轼生日祝寿图》,是湖南湘乡人左辉春在道光年间任高邮知州时请诗人、金石学家李啸北为苏轼画像并雕刻的。
文游台雄踞土山之巅,是一座飞檐翘角、高大宏伟的歇山式二层楼台。楼下室内两侧墙壁嵌有苏轼手迹《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秦观手迹《墨竹诗》等,号为《秦邮续帖》,亦是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循梯登楼,凭栏而望,京杭运河与淮扬公路经过这里,盂城风光尽收眼底,西眺“湖天一色”,东瞰“嘉禾尽观”……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和文友们在文游台上徜徉许久,直到夕阳西沉,方才归去煮酒论文……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