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中

珍贵的极初印本!明万历间金陵郑元美自订、自刻、自钤、自藏本 《奎壁礼记》前五卷(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

收藏
分享:

珍贵的极初印本!明万历间金陵郑元美自订、自刻、自钤、自藏本 《奎壁礼记》前五卷(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澔集说的儒家经典、明代金陵著名书坊奎壁斋刊刻!)

起拍价¥1500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15000
  • 加价幅度:10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古籍草堂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2-10-01 15:03:00
  • 结束时间:2022-10-04 15:03: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40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作者:陈澔集说
年代: 明代金陵著名书坊奎壁斋刊刻
尺寸:24 × 15.5 × 5 cm
纸张:竹纸
函册:1函五册
品相:九品
本书为明万历间奎壁斋原刻本《奎壁礼记》存前五卷。蓝色粗布书衣,五册合订一厚册。钤印:“奎壁斋住书铺廊旧王府对过状元境书林”“闽莆郑氏订本”“奎壁斋藏”“闽郑氏订”。是书刊刻精整,墨黑如漆,极初印本,品相尚佳。开本长宽:24*15.5*5厘米。明代原装书函,右边裂开。封皮微裂开一小点,卷五后几页左部微微裂开一个小口,品相还是非常不错的。五百年古籍历经风雨能保存如此之好,实属难得。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著名儒家经典。《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二是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澔集说的礼记。(1260——1341年)字可大,号云住,人称经归先生。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澔公出身教育世家,系江州义门陈氏后裔(属南桥庄),祖辈世代注疏经书,留有许多名著。祖父讳炳,淳佑四年(1224)进士,主要从事《礼》的研究;父讳大猷,为饶鲁门人,开庆元年(1259)进士,曾为从政郎,黄州军判官,一代名儒,著有《尚书集传会通》,尤其对《礼》的研究有独到处。父祖两代均好《礼》,对澔公一生从事《礼》的研究有很大影响。澔公一生不求闻达,隐居不仕,主要从事讲学和著述。勤学而好古,秉承祖业,精于《易》、《礼》、《书》,曾在都昌建云住书院讲学,亦称经归书院。后又应邀在庐山白鹿洞书院主讲两年,不少名门俊彦慕名就学,一时间书院学风大盛。澔公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礼记集说》,乃明清两代学校、书院,私塾的“御定”课本,科考取士的必读之书。元代教育家吴澄称其“可谓善读书,其论《礼》无可疵矣!”《续文献通考》载:“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古注疏不用,《礼记》皆用陈澔集说”。可见《礼记集说》流行之广,影响之大。正是由于澔公著作对明清两代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两朝历代君王都非常景仰。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钦命于都昌县治设专祠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诏命从祀孔庙,为先儒。在南康府城(今江西星子县),又被奉为“乡贤”,供奉于学宫“乡贤祠。
澔公为朱熹四传弟子,其《礼记集说》承程朱学派,就〈礼记〉一书中有关教育篇章作了详细的注疏、解释。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鲜明、独到的个人见解。三是明万历间金陵著名书坊刊刻,是郑元美自订、自刻、自钤、自藏本 。“奎壁”这一名字的来源,是指的天上二十八宿的奎宿和壁宿(仙女座,飞马座,双鱼座等),这两个星宿主管文学,所以“奎壁”是文学、文采的代名词。奎壁是一家金陵(南京)的书坊——相当于现在的出版社, 叫奎壁堂或者奎壁斋,是明代万历时期活动在金陵的著名书坊,“万历间蒲阳人郑思鸣、郑大经寓金陵所设的书坊名,在状元坊”,刻书精整,校释得宜,颇得晚明人宝爱,奎壁堂的刻书精工雕印,极为精美,翻刻郑氏刻本者甚多,名声盛极一时。由于流传甚广,清代翻刻时往往冠以“奎壁”之名,今可见清代刻民国印的名为“奎壁”经书,如《奎壁书经》等甚夥。本品则万历间奎壁斋原本,存前五卷。钤印:有钤奎壁斋图书发兑章和人物肖形印“奎壁斋住书铺廊旧王府对过状元境书林”“闽莆郑氏订本”“奎壁斋藏”“闽郑氏订”,为当时防盗版之用,每种卷末亦有“金陵奎壁斋”诸字,是明万历间金陵郑元美自订、自刻、自钤、自藏本 。三是墨色浓郁,极其初印。古籍有初印与后印之分。只有初印本才有收藏价值,初印本是后印本价格的十倍。本书墨黑如漆,为极初印本,非印本和后来翻刻本可比,非常难得。四是在册善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著录。拍卖参考:http://pmgs.kongfz.com/detail/94_193658/
江苏中山2011年5月7、8日春季古籍善本拍卖会明刻本万历金陵奎壁斋刻本礼记成交 价:¥52000元。上海博古斋201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明万历间金陵郑元美奎壁斋刻本极初印本《奎壁易经》及《书经》、《诗经》十册成交价:57500元。
资料参考:
《礼记》(《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一部典章制度选集。四十九篇,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1]
分篇介绍
(1)《曲礼》上、下篇所载大多是周礼的一些微文小节,如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之法等,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的相关内容。
(2)《檀弓》上、下篇大多数是讨论丧礼的文字,基本是就事论事,互不关联,显得结构零散,其中一些章节,义理、文采俱佳。
(3)《王制》记载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国、爵禄、职官、祭祀、丧葬、巡狩、刑法、养老、选拔官吏、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4)《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曾子问》记曾子与孔子之间有关丧礼及行吉礼时遭丧变故应如何处理的问答之辞。
(5)《曾子问》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特殊问题的讨论,以补仪礼之不备。
(6)《文王世子》讲述太子的教育问题及有关教育制度、人才选拔的办法等。
(7)《礼运》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
(8)《礼器》论述了制礼、行礼的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并说行礼要与所用器物相称。
(9)《郊特牲》是一篇杂记诸礼和阐发礼义的文字,涉及较多的是祭祀礼。
(10)《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
(11)《玉藻》记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等。
(12)《明堂位》记述周公于明堂朝诸侯之位、周公的功勋及鲁国因周公可用虞夏殷周四代礼乐服器和职官等,多为鲁人自夸之语。
(13)《丧服小记》杂记丧服制度,偶及宗法制度和庙祭制度。
(14)《大传》杂记宗法制度,兼及祭法和服制。
(15)《少仪》类似《曲礼》,记琐碎细小的礼仪,如相见、宾主交接、洒扫、事君、侍食、问卜、御车等。
(16)《学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触类旁通、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
(17)《乐记》是儒家关于乐论的经典性著作,论述了乐的产生和乐与礼、社会、人的关系以及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
(18)《杂记》上、下篇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可补《仪礼·丧服》、《士丧礼》之未备。
(19)《丧大记》是一篇杂记国君、大夫、士丧礼的文字。
(20)《祭法》记述祭祀的方法、对象、场所、原则及有关的祭祀制度、立社制度等。
(21)《祭义》记述怎样通过祭祀来体现孝道和遵守悌道以敬顺长上等。
(22)《祭统》从多方面来论述祭祀的意义,并记载了祭祀前应斋戒以及钟鼎铭文的性质、内容和意义等。
(23)《经解》记述经书、天子之德、霸王之器和隆礼的重要意义。
(24)《哀公问》全篇皆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辞,内容主要为问礼、问政等。
(25)《仲尼燕居》是孔子与其三个学生谈论礼的问答之辞,以阐明礼的内容、本质、作用和行礼的重要意义。
(26)《孔子闲居》是子夏和孔子讨论王者之德的问答之辞,阐述怎样的人才是老百姓的父母以及其必须具备的品德。
(27)《坊记》是记述子思有关怎样防范人们违德失礼、不忠不孝、犯上乱伦、贪利忘义的言论。
(28)《中庸》主要阐述中庸之道。
(29)《表记》记述君子行事的根本、仁与义的相互关系、仁和义的要素、虞夏商周的政教得失、事君之道、待人之道等。
(30)《缁衣》围绕君臣之德、君臣之道和君臣关系来谈论治国之道。
(31)《奔丧》记身在异国他乡而回家奔丧之礼。
(32)《问丧》记有关父母始死人殓、送葬、虞祭等礼和殓、袒、拄杖的意义等。
(33)《服问》记丧礼服制的有关问题。
(34)《间传》记服丧者内心在外貌、语言、衣服上的表现及有关丧服之礼。
(35)《三年问》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记述了为父母服丧三年的原因.
(36)《深衣》记深衣的制度、意义和用途。
(37)《投壶》专记投壶礼,记述主人与宾客宴饮之间:讲论才艺的投壶礼制。
(38)《儒行》是孔子论述儒者德行的言论,由各种不同角度,说明儒者所特有的道德行为,藉以显示真正的儒者不同于凡俗的可贵之处。
(39)《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该文先提出学习的目的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后面文字均论述此主题。
(40)《冠义》解释《仪礼·士冠礼》,进而说明冠礼所以成人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1)《昏义》解释《仪礼·士昏礼》,进而说明婚礼能使家族长久兴盛团结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2)《乡饮酒义》解释乡饮酒礼的意义,进而说明乡饮酒礼促使体认尊卑长幼、慕贤尚齿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3)《射义》解释射礼的意义,进而说明射可以观德,故由射取士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4)《燕义》解释《仪礼·燕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燕礼促使君臣一体,人和政通,及以威仪等差示民有常的教育作用。
(45)《聘义》解释《仪礼·聘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聘礼所以使诸侯之间交相聘问、轻财重礼的作用。
(46)《丧服四制》记述古代丧服制度所据以制定的四项原则,即恩(亲情)、理(义理)、节(节制)、权(权变),并将其同仁、义、礼、智四种德行结合起来论述。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