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中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五种一册(道教经典名篇、清末馆阁体写刻圆润秀美......

收藏
分享: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五种一册(道教经典名篇、清末馆阁体写刻圆润秀美、仿殿试卷式,白宣纸精印,美不胜收)

起拍价¥250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2500
  • 加价幅度:10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古籍草堂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2-08-11 19:30:00
  • 结束时间:2022-08-14 19:30: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42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作者:无
年代:清晚期
尺寸:26 × 15 × 0.5 cm
纸张:白纸
函册:1册
品相:八五品
本书为《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云上仙劝孝八反歌》《孚佑帝君遏淫说》五种道教名篇一册,开本长宽:26*15厘米。20页40面,清末馆阁体写刻、白宣纸精印后装蓝色书衣,有些页微有水渍、土渍、墨渍,最后一页上部纸微段一点,经过古籍修复师托裱修复,重新焕发了青春,品相还是可以的。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为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难下定论。清代朱珪校定的《阴骘文注》认为:“《阴骘文》有宋郊之事,当作于宋代。《阴骘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种,以通俗的形式劝人行善积阴德,久久必将得到神灵赐福。“阴骘”一词,其源盖出于《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这是古代比较简单的天命论思想。在《阴骘文》中,“阴骘 ”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就是说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阴悄悄的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 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此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集,另外《昭代丛书别集》、《三益集》均有收录。文昌帝君虽然是被列入道家神仙系统里面的一位神明,可是他并不是传播道术的,他主要就是劝导世间人广行阴骘,阴骘就是阴德,做善事。所以这篇《阴骘文》通篇都是教我们止恶修善,不仅是在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在暗室屋漏当中要懂得规范自己,不可以产生恶的念头。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是一部道教经典,相传是关帝降笔的劝善良言,在流传过程中,通常还被称为 《觉世宝训》、《觉世篇》,简而称之 《觉世真经》。其撰作要旨是使世人醒悟,思过迁善,积德修身。 其在对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劝诫中渗透着诸多和谐的理念,它的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及道德赏罚观,反映出道教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资粮。《云上仙劝孝八反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儿女小时候,要孝敬父母。儿女长大了,结婚生子了,做了父母,还要不要孝敬父母?回答是:同样也应当孝敬自己的父母。儿女孝敬父母是无条件的。然而,有的做儿女的人,做了父母以后,就不再孝敬自己的父母了,而对自己的孩子却是百般“孝敬”。就像现在常有这样开玩笑说:“孝子,孝子,孝顺儿子。”看来,在今天,这种人仍然不是个别的。针对那些只知道“孝顺自己的儿子”,而不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在清朝,有人特地撰写了这首《劝孝八反歌》,将某些人对自己儿女的态度与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做生动、形象的对比。该诗歌虽然使用的是幽默、调侃的、看似轻松的口吻,但却是对有了儿女就不再孝敬父母的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有力地鞭挞,很引人《孚佑帝君遏淫说》为道教纯阳派始祖“吕洞宾”著作之一。孚佑帝君系鸾门恩主之一,亦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坐镇南宫兼玉清内相,是道教纯阳派始祖,道家尊称‘纯阳祖师’或‘妙道真人’。民间则多以‘吕仙祖’、‘仙公’来尊称。‘吕祖’得道后,受玉皇上帝敕封为昊天金阙内相——孚佑帝君文尼真佛。且生平着有多部经典:如“阴符八品真经”、“吕祖真经十四章”等等,部部皆为劝化世人修持的根基,且诗语中蕴藏大道奥妙,值得深深体悟筒中含义。二是形式好,为仿殿试卷式。殿试卷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最高规格——殿试的考试卷。殿试为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考试,始于唐时武则天,至北宋初年成为定制。在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由各省学政主持的童试,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钦派考官于各省会主持的乡试,中者为“举人”;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会试,中者为“贡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即人们所说的“金榜题名时”。从保留下来的清代殿试卷中,可以看出当时馆阁体书法的盛行。殿试卷的尺寸,据参加清代最末一科殿试的商衍鎏先生所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介绍,殿试卷清初用白宣纸裱四层,乾嘉以后加至七层。清初为十五开,前六开素页,备写履历弥封(弥封就是把应试举人的姓名糊起来,以防考官徇私作弊),后九开画直行备写策文。嘉庆以后,素页只用二开,策文用纸减至八开。两面为一开,每开十二行,上有红线竖道,无横格。三是纸张好。上等白宣纸精印。四是字体好,为著名的馆阁体写刻字体。馆阁体,又称台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早在宋代即已出现,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的官场用书体,以明清两代为盛。明永乐时之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至清康熙时,圣祖酷爱董其昌书法;至乾隆时,高宗又推崇赵孟頫书法,因此赵、董书体身价大增,主流书体尊奉赵、董为典范,而二人书法又皆以规整、圆融为特点,使馆阁体风格更趋圆润秀美。清代科举考试,比明代更重馆阁体,要求乌、方、光、大。可体现出气象博大、笔势恢弘之美,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 虽方正光洁。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离合聚散,人不能免,书亦不能免。世间自有各种分飞,而重情者惜之,惜一刻便是一刻,惜一生便是一生。本书为《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云上仙劝孝八反歌》《孚佑帝君遏淫说》五种一册,道教经典名篇、清末馆阁体写刻圆润秀美、仿殿试卷式,白宣纸精印,美不胜收,是清代馆阁体写刻本的典型标本,藏家不可错过。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