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中

稀见兵书、辛亥革命文物——袁世凯编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版《新编陆军兵书》卷一下

收藏
分享:

稀见兵书、辛亥革命文物——袁世凯编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版《新编陆军兵书》卷一下

起拍价¥400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4000
  • 加价幅度:10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古籍草堂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2-06-21 10:13:00
  • 结束时间:2022-06-24 10:13: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48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作者:袁世凯
年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尺寸: 20 × 13 × 0.5 cm
纸张:机器纸
函册:1册
品相:九品
《新编陆军兵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版。石印本。本书是卷一下,从33到62页,原装一册全。开本长宽:20*13厘米。《新编陆军兵书》袁世凯编写,书分章制、禁令、训条、操法四个部分共八卷,此书可说是晚清编练新军的一部资料汇编。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大清王朝边防整体形同虚设。
  
  清朝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然而到了十八世纪末,八旗兵已经名存实亡;绿营兵自乾嘉年间也开始走向衰朽。到鸦片战争时,已经是“兵不见将,将不见兵,纷扰喧呶,全无纪律”了,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的呼声推动下,清政府开始着手对军队进行一些改革。1875年,淮军将领周盛传带领所部奉调屯卫畿辅,由青县马厂移屯小站,扎营18座,开启了小站练兵的序幕。周盛传练兵已经开始注重应用新式武器,并且对成绩优秀的射击手给予重奖。但周盛传的“盛军”在军制上并未改变,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因此在管理上很难与旧军队脱离干系,一些旧军队中的积习仍然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盛军”虽以新式武器出战,却以全军覆没的结局告终。
  中日甲午战争,彻底敲醒了清政府的春秋大梦,“修明武备”改练新军的呼声大起。袁世凯出生于军人世家,叔祖父、养父均系淮军将领。受家族的熏陶,袁世凯从小爱好兵法,经常浏览兵书,书房中摆满了六韬、三略、阴符、兵经新旧各版,常与人纸上谈兵。1881年,袁世凯投靠其养父的把兄淮军统领吴长庆,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次年8月,随军开赴朝鲜,因“治军严肃,调度有方”,24岁即得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并在军中初露头角。11月,奉命帮助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后吴长庆奉调回国,袁世凯仍留朝鲜。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决定让袁世凯以“总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宜”的名义,赴平壤前线,至东北安东、辽阳一带协助清军前敌营务处,联络各军,筹拨粮饷军械。
1895年4月13日,甲午战争刚刚结束,袁世凯就给军机李鸿章上书,发表了他对时局的看法。这份上书,不但详细分析了清军失败的原因,提出了采用西法练兵的主张,而且陈述了自己“广设学堂、精选生徒,延西人为之师、严加督课、分带出洋游历学习”的军事教育理论。此后,袁世凯又多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改革军事的设想,并组织力量将国外的兵制典章、军事著作翻译成中文。他的幕友们为他译撰的12卷《陆军兵书》,共8册,全面介绍和评述了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制度和军事理论。对于这些资料,袁世凯一方面自己潜心研究,加紧学习近代军事知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军事思想。另一方面将它们源源不断地呈献给王公大臣,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晚清军事改革作理论和思想的准备。 袁世凯与众不同的行为和自成体系的建军思想,得到了众多要臣的赏识,博得了“知兵”之名。1895年12月,经督办军务处五大臣保荐,光绪帝终于把整顿京畿旧军和编练新军“试点”的任务交给了袁世凯,接替胡燏棻操练新军。袁奉旨即赴小站,接管“定武军”,添募两千多人,仿德国军制,聘请德国军官进行训练,名曰“新建陆军”。 新建陆军与旧淮军不同,它按新标准募兵,按新操典练兵,用最先进枪炮进行射击训练,按新营制进行多兵种协同作战训练,按实战要求配置后勤保障体系,还要建立培养军官的随营学堂,做好官兵的精神教育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它是一支带有实验性质的训、教、战综合体部队。新建陆军的指挥机构为两处四局:督练处,由袁世凯亲任督练官兼分军总统(下设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辖文案、稽查、马弁、护勇等297人);教习处,洋员、翻译各13人;粮饷局,总办委员一人,文案及职员44人;军械局,总办委员一人,职员28人;军医局,正医官一人,副医官及职员15人;转运局(即辎重营),行军时另设。指挥机构人员共计410人。(刘凤翰:《新建陆军》,1967年版,p54)新建陆军的战斗部队配属步、炮、马、工四个兵种。原拟营制为:步队一军(相当一个旅)分两翼(团),每翼设统领一员,辖二至三营,每营辖前、后、左、右四队(连),每队设左、中、右三哨(排),每哨辖六棚(班),每棚正副头目(班长)2人,正兵12人;每营士兵1008名,统带官至哨长46名,文案、委员、医生、书识、号兵、护勇、伙夫、长夫500名,合计1554名。炮队一营,分左翼重炮队,辖3哨、27棚,每哨重炮6尊,共计18尊,兵378名;右翼快炮队,辖3哨、24棚,每哨快炮8尊,共计24尊,兵336名;接应马炮队,辖3哨、18棚,每哨接应马炮6尊,共计18尊,兵252名;每营士兵966人,统带官至哨长46名,文案、委员至长夫481名,合计1493名。马队一营,辖4队,一队辖3哨、12棚,每棚正副头目2人,马兵8人,每营士兵480名,统带官至哨长26名,文案、委员至长夫303名,合计809名,马556匹。工程一营,辖桥梁(111人)、地垒(193人)、电雷(60人)、修械(66人)、测绘(43人)、电报(20人)六队,营部28人,合计521名。新建陆军的待遇在当时的清军中最为优厚,它将官、兵、文员及长夫的饷银制度化,精确到每一职位,每一个人,甚至炮兵的擦炮油布、马匹的喂养银等杂项开支都有定额。步队正兵每月饷银4.5两,副头目5两,正头目5.5两;哨长(副排长)15两,哨官(排长)20两,公费银10两;领官(连长)50两,公费银100两;帮统带(副营长)100两,统带官(营长)100两,公费银300两。炮队因是技术兵种,官兵的饷银都较步队从优,正副头目、正兵的月饷分别是6.5两、6两、4.8两;而连、营级军官均比步队同级军官月饷多50两。马队、工程队官兵饷银也稍优于步队。新建陆军的武器,全部从外国采购,都是近年新出厂的产品。步兵使用奥国造曼利夏步枪,骑兵用曼利夏马枪和战刀,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57厘米过山炮和七生特半陆路炮,军官一律佩带六响左轮手枪和佩刀,这些枪炮在当时清军中都属一流的装备。十一月初六日,袁世凯报奏新建陆军编成,步队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二营,右翼三营,炮队一营,马队一营,工程兵一营,总计11301人,若减去指挥机构和各营的文职人员3851人,战斗部队是7450人。新建陆军的营制饷章还不算完备,也不尽合理,但已具备了后来北洋六镇营制饷章的雏形,在当时来说,已算是一项创举,它迈出了清末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缩小了与外军的差距,加快了清军走向现代化的步伐。袁世凯在步兵、炮兵、骑兵中创办了随营学堂,还开设了一所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1896年初,袁世凯从正兵中考取识字者234人,80人学步兵,80人学炮兵,24人学骑兵,50人学德文,各学堂均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总教习,学期两年,毕业后,学德文者派往德国留学,其他学员分派各营任下级军官。袁世凯每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三分之一(200两)奖励学员,还选送优秀学员去日本军校留学,为后来的北洋新军培养出很多中高级军官。本书就是袁世凯编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编陆军兵书》,存世稀少,难得一见,是晚清编练新军的一部资料汇编,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藏家宝之。
资料参考:
《袁世凯写过一部兵书,现在的人百分之百没看过》
一吹起来差点收不住,今儿个的主角是袁世凯。很多人不知道,他也写过一部兵书,而且我敢打赌,现在的人百分之百没看过这部兵书。这部兵书其实没什么军事价值,而是政治的产物。此话怎讲?袁世凯书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为人处事却相当精明,特别是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拎得特别清。为了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到异国他乡的朝鲜冒险,整整12年之久,青春都奉献出去了。看到局势危险,甚至人身安全都没保障,他又千方百计调回国内。结果证明,这一步走得太高明了。甲午战争后,被骂得最厉害的是李鸿章,被捧得最高的则是袁世凯,因为大家看到的事实是:袁世凯在朝鲜的时候,那里局势稳定,一离开就乱套了,而把袁世凯调回来的,正是李鸿章。李鸿章冤死了,他哪里想把袁世凯弄回来,相反倒拒绝过袁世凯的回调请求,后来是因为袁世凯找关系托张佩纶求情,李鸿章才松了口。现在,李鸿章挨骂,袁世凯被捧,按说李鸿章应该恨袁世凯,但老李没有,反倒很欣赏袁世凯,有意栽培,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件事说明,李鸿章还是很有大局观的。袁世凯这时候在想什么,又准备做什么呢?虽然受到追捧,但他很清楚,地球缺了谁都继续转,更大的官帽不会精确制导掉在自己头上,还需要本人去争取。《马关条约》之后的半年里,国家在痛定思痛,之后肯定有利好政策出台,特别需要整军经武,需要人才。而且,朝廷主要由一帮文人掌控,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摆脱单纯的武人形象,要整得有教养有文化有逼格。所以,袁世凯决定写一部兵书,然后分送朝中重臣“指教”,包括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帝师兼军机大臣翁同龢、军机大臣李鸿章、军机大臣荣禄。袁世凯在朝鲜期间,在军事和外交上表现都很有亮点,这次又搞出一本兵书,更加博得大家好感。后来,看过他这部兵书的几位重臣为了保荐他主持编练新军,联名上了一个专折,不是一般给力!其实,袁世凯那本兵书根本不是自己写的,而是找人捉刀。没办法,他自己念书没念好,而且书又需要速成。显然,此书不可能有很大价值,加上后来袁世凯身败名裂,很多关于他的资料散失,这部兵书也绝版失传了。所以,现在的人几乎百分之百没看过这书,它不过是袁世凯进身之阶的一个道具罢了。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