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中

拍卖会每卷平均每卷2万元的珍罕古籍低拍! 明嘉靖四十四年朱氏浩然斋刻本《列子通义》卷8(开本宏阔,字......

收藏
分享:

拍卖会每卷平均每卷2万元的珍罕古籍低拍! 明嘉靖四十四年朱氏浩然斋刻本《列子通义》卷8(开本宏阔,字大如钱、初刻初印、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扬州市图书馆仅存6卷)

起拍价¥600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6000
  • 加价幅度:10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古籍草堂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1-05-12 20:30:00
  • 结束时间:2021-05-15 20:30: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51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作者:列子
年代:明嘉靖四十四年
尺寸:25.4 × 17.1 × 1 cm
纸张:竹纸
函册:1册
品相:八五品
明嘉靖四十四年朱氏浩然斋刻本《列子通义》卷8(开本宏阔,字大如钱、初刻初印、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古籍善本总目》着录、扬州市图书馆也仅存6卷)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列子通义》卷8,22页44面,一卷全,开本宏阔,开本长宽25.4×17.1cm,后装蓝色书衣,书有虫蛀,有些字笔画有损,后2页书口损,已经经过国家顶级古籍修复专家托裱精心修复,可保存千年,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
此书为明嘉靖四十四年朱氏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之一。浩然斋当是朱得之的书斋名,也是朱家刻书坊的名称。三子指的是列子、庄子和老子,三子通义共20卷,浩然斋乃朱得之室名,朱得之,明靖江人,字本思,号近斋,曾任江西新城丞,从学于王守之,其学颇近老氏,有《参玄三语》、《宵练匣》等,编撰刻印过《庄子通义》十卷、《老子通义》两卷、(《列子通义》八卷。本书是《列子通义》第八卷,是书半叶九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字大如钱,典型嘉靖字体写刻上板,字体方正整齐,字大如钱,墨色如漆,明代上等竹纸印刷,初刻初印,刻印俱佳,版心上镌“浩然斋”,版心下镌刻工名,如“夏”、“之”,为明嘉靖著名刻工。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子部道家类P.1136、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着录0828号,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图录着录01970号。拍卖参考; 上海博古齋2012年夏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古籍专场)明嘉靖四十四年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之一庄子通义十卷成交价207000元,平均一卷2万元。北京卓德国际2011年7月10日首届春季拍卖会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浩然斋刻本老子通义二卷估价8万元,平均每卷4万元。本书极为罕见,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 扬州市图书馆也仅存六卷(一至二、五至八)
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1588部)
0833 列子通义八卷 (明)朱得之撰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 扬州市图书馆 存六卷(一至二、五至八)
本书有以下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列子是春秋诸子百家之一,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列子通义》是研究列子的较早重要版本,具有极高的古籍版本研究价值。二是明嘉靖典型版刻,明嘉靖是明代国力鼎盛时期,嘉靖本是明版书的代表,本书典型嘉靖字体写刻上板,字体方正整齐,字大如钱,是典型的嘉靖版刻代表;三是墨色如漆,初刻初印,初印本是后印本价格的10倍,收藏价值高;四是版心上镌“浩然斋”,这在明代古籍中是极为少见的,是极为难得的明版标本;五是一卷齐全完整;六是在册善本,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着录、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着录;七是流传稀少,被列为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扬州市图书馆也仅存6卷。以上七大特点极为一身,本书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藏家不可错过。
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世居城西长安团。
  长安团的朱氏家族在明代的靖江历史上颇有些传奇色彩。朱得之的祖父叫朱岩,名怀远,做过太仓卫指挥,人称怀远将军,晚年时被仇人诬告,被判入狱。由于年迈,他的儿子也即是朱得之的父亲朱靰挺身而出,代父坐牢。朱靰在狱中呆了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从狱中逃了出来,正好得到朱岩去世的消息,悲痛异常,于是投河自尽。恰好被一艘经过的船救起。朱靰跟着船来到湖北,在沔汉之间以算卦卖卜为生,后来客死他乡。朱靰出逃后,他的儿子也即是朱得之的哥哥朱习之替父坐牢,又坐了6年,在狱中备受折磨。后直到朱得之拜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为师后,借乃师的影响,四方奔走才使得冤情昭雪,朱习之方才出狱。朱家这才到湖北将朱靰的遗骨迁回靖江。
  这段朱家的苦难史,后被朱得之记录在其修纂的隆庆《靖江县志》和《马驮小志》上。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在马桥乡徐周村发现了朱靰夫妇合葬墓。可能由于朱刘氏是后来葬入,原先的墓葬有了变动,那块由江阴太常张衮撰文,“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书写的《朱靰墓志铭》没有找到,不然,可以进一步证实靖江县志上所载的史实。
  朱得之的生卒不详。但根据他是王阳明晚年客越所收弟子、以及他修隆庆志的时间、及张衮的《望靖江孤山祝近斋姑丈》诗中“近斋先生七十强”等信息来推断,他应该生于弘治末年或正德初年,即1500年前后,卒年当在万历初,总之是高寿。
  朱得之自幼一眼失明,但是他身残志坚。据靖江县志记载:得之“少负大志,闻王文成公致良知说,心契之。”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第二年,也即是嘉靖元年,他到了绍兴,并在此一直住到嘉靖六年(1527年)。朱得之应该是嘉靖2年到绍兴拜王阳明为师的。他专心致志,起居饮食一言一行,都以真心自我检点,即使独处也不懈怠。王阳明曾称赞他“入道最勇,可与任重致远”。
  朱得之对王阳明是服膺,不只表现在他列入门墙后的,孜孜不倦的学习,也不只表现在王阳明死后,他竭尽全力承办丧事,而是表现在他对“王学”过于笃信。这种笃信近乎刻板,使他成为“王学”的传声筒,而未能进一步发展而自成一派。而他的师兄泰州人王艮,则在王阳明的“心学”基础上提出“身为天下之本,良知即是天理”,“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故圣人百姓皆有良知”等,从而开创了泰州学派。曾经跟随朱得之考研王阳明言行的河南洛阳人尤时熙评论道:“格物之见,虽多自得,未免尚为见闻所梏。虽脱闻见于童习,尚滞闻于闻学之后,此笃信先师之故也。不若尽涤旧闻,空洞其中,听其有触而览,如此得者尤为其实。”(见《明儒学案》)。
  而黄宗羲的对朱得之的评价是“其学颇近老氏。盍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者也。”在这一点上,今人鲍世斌在其《明 代 王 学 与 道 教》一文中阐述了王学与道教的渊源后同样指出:在王阳明的弟子中,比较典型的吸取道教思想的还有朱得之。朱得之自号参元子,写过一本名为《宵练匣》的书,书名即出自道教经典《列子》,他在书中大谈道教修炼理论。朱得之对道教内丹理论颇有研究和体验,如他说:“人之养生,只是降意火。意火降得不已,渐有余溢,自然上升,只管降,只管自然升,非是一升一降相对也。降便是水,升便是火,《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指也。或问‘ 金丹’。曰:金者至坚至利之象,丹者赤也,言吾赤子之心也。炼者,喜怒哀乐,发动处是火也。喜怒哀乐之发,是有物牵引,重重轻轻,冷冷热热,锻炼得此心端然在此,不出不入,则赤子之心不失,久久纯熟,此便是丹成也。故曰:‘贫贱忧戚,玉汝于成。动心忍性,增益不能。’此便是出世,此是飞升冲举之实。谓其利者,百凡应处,迎之而解,万古不变,万物不离,大人之心,常如婴儿,知识不逐,纯气不散,则所以延年者在是,所以作圣者在是。故曰:‘专气致柔如婴儿,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所以知几者在是,所以知天者在是。”单就这两段议论而言,朱得之完全是个不折不扣的道士,即使是把这两段文字放入《道藏》中,也不会有人说它们与道教思想有什么不同。
  对朱得之道家思想实质的认定,不禁让人想起《靖江县志》中一段朱得之的佚事。说某一年,常州府大旱,知府夜里梦见城隍神对他说:明天早上,南城门外,有一个独眼书生,你可以请他求雨。第二天清晨,知府真的就到城门口等着,正好碰到朱得之,与梦里神人描述的相貌符合,于是就请求朱得之求雨。朱得之居然同意,登上求雨台,讲起《中庸》,第一章还未讲完,雨就下了起来。从此,常州府的人都称他为“朱中庸”。
   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的,当然雨只是适逢其时,并非是朱得之求来的。登台作法,鬼画桃符自然是道家末流,朱得之这样的学问家是不屑为的,何况他讲的儒家经典。
朱得之后来以贡生的身份出任浙江桐庐县丞,而《明儒学案》则说是江西新城县丞,都是副县长,正八品而已。但是朱得之并没有在官场呆多长时间,便辞官回归故里,专心研究他的学问。
  朱得之的著作很多,列入《明史》艺文志的有《老子通义》三卷,《庄子通义》十卷,《列子通义》八卷,及《印古诗集》一卷。《靖江县志》上还记载他另著有《四书诗经忠告》、《正蒙通义》、《杜律阐义》、《心经注》、《炼宵匣参元三语》等五种。他的三子通义保存至今的是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氏浩然斋刊本。浩然斋当是朱得之的书斋名,也是朱家刻书坊的名称。《炼宵匣参元三语》和《印古诗集》则是隆庆年刻百陵学山本。
台湾萧天石先生主编的《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目录》中,朱得之的《老子通义》入选。朱得之的“非善辞章者不能为《老子》”也成为老子研究者经常引用的名言。
  嘉靖41年(1562年)朱得之受知县王叔杲的委托,开始纂修《靖江县志》,至44年(1565年)完稿。因王叔杲调任常熟,这部县志直到隆庆3年(1569年)才由知县张秉铎增订后付印。这部县志现仅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是我们所能见到的靖江最早的县志。虽然朱得之在这部县志上花费大量心血,由于修志并非其所长,这部志书在体例和选材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故13年后著名文明学王稚登看到这本志书后评价道:“赡哉,而其失也芜。”
  朱得之一生以“致良知”为追求目标,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内侄张衮(江阴人,曾任太常侍卿)有一首《望靖江孤山祝近斋姑丈》,对其描摹极是传神,抄录如下:
   近斋先生七十强,白日著书分圣狂。
   堂中揭名止至善,静里养晦思无疆。
   良知在我德岂昧,忠告于人情不忘。
   我有夙怀歌仰止,大江东注山苍苍。
资料参考:“珍本古籍”微信号文章《明版书将成古籍收藏中的主流》400年前,江苏常熟人毛晋开始按页以黄金作价收购宋版图书。这位一生嗜书如命的明朝人,先后购藏宋元本及其他善本达8400册。购书同时,刻书亦聘请学者名士校勘,募集精良刻工,自家出产特制纸张,俨然江南第一“书坊”。明朝人自己的善本书,也沾染着宋版书的“范儿”,带着“汲古阁”的款,悄然诞生。毛晋死后不到400年,不用说宋版书依旧一页难求,即使是他当年校辑刻印的图书也已成为善本—“汲古阁”成为金字招牌。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一套汲古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拍价达到120万元。其时,早于这一套过百万的明版书上拍场的,还有2010年西泠印社首届古籍拍卖会上出现的一套明代万历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全书》,作为整场拍卖最后登台的一件重量级拍品,这件大部头明版书引起了场内外藏家们的最后一搏,最终以358.4万元的“天价”成交。最近的古籍市场表现令人欣喜,刚刚过去的2017秋拍,以古籍见长的几大拍卖行,成交数字均“捷报频传”,明嘉靖三年司礼监刻本《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在中国嘉德以1495万元成交,创下明版书拍卖纪录。有业内认为,近几年明版书会是市场主流。为什么明版书会蓄势待发,以追赶宋版书价格的强劲走势独立潮头呢?一是明朝是我国的图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坊,刻书蔚然成风。不仅刻书内容丰富,数量大而且在活字、套版及版画等方面的技术均有长足发展。作为承袭宋代文风最为浓厚的朝代,明版书形式美观,其中明朝嘉靖年间的书颇具宋版遗风,明版古籍以典雅、优美而著称于世。二是明版书毕竟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存世有限,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民国时就有以收集100部或200部嘉靖本为宏愿的藏书家,说明在当时就已经收集不易。三是就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籍来看,宋元旧刻已是屈指可数,价格居高不下。明版价格也相对较低,逐步成为古籍收藏的热点。四是相对于清版书和民国书来讲,明版书是古本,收藏古本代表着一种品位,明版书既有一定的量,市场价值又相对较高,相对于宋版书更易购得与操作,相对于其他艺术品赝品风险又小,这些因素无疑对投资者都有一定的诱惑力。对藏书者而言,拥有明版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对投资者而言,明版书将成为一种热门投资品。明版书的价值正在逐步被发掘,有眼光、有实力的藏家及投资者搜求明版书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明版书将成为古籍拍卖场上的“主流”,也将成为古籍收藏中的“主流”。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