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货!拍场未见!难得的初印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明崇禎九年天益山堂刻本《孙月峰先生批评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

八五品
价格¥975
  • 快递:¥23
  • 上架时间:2022-04-17
  • 库存: 1
  • 浏览次数: 24
浏览人数
商品详情
作者:司马迁
年代:明崇祯
尺寸: 27 × 17.7 × 0.4 cm
纸张:明代竹纸
函册:1册
品相:八五品
拍品为明崇禎九年天益山堂刻本《孙月峰先生批评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明崇禎九年天益山堂刻本,馮元仲刊,陈继儒等校,九行二十字,白口,无鱼尾,四周单边。开本长宽:27×17.7厘米,13页26面,一卷全。个别页纸微损一点,有三页每页伤两三个字,全书已经经过国家古籍修复专家托裱精心修复,后装蓝色书衣,品相还是不错的,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是书字体为长仿宋,行格舒朗,字体端庄,潇洒飘逸,笔划斩钉截铁,是典型明代崇祯初期版刻风格,刊工甚精,明代竹纸印刷,墨色浓郁,明版明印,初刻初印。史记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前135年(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这便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司马迁从夏阳迁居长安,后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随后他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笔写《太史公书》。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他因“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痛苦,继续编写《史记》。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公元前90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本书有一下几大亮点,一是史记是文学名著。是世界名著断代体通史《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二是名家评点。本书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孙月峰评点。孙月峰(1543~1613),名鑛,字文融,号月峰。以号行。余姚横河镇孙家境村(今属慈溪市)人。孙月峰是个博学多智、才气横溢之人。万历二年(1574年),他考得会试第一名(会元),授兵部主事,不久改为吏部文选郎中。在考核官员时,能按规则办事,声望渐高。万历十九年后改任左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刑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等职。万历二十二年,总督辽蓟军务,兼经略朝鲜。当时日本发动侵朝战争,且意在进一步入侵中国。经中朝军队联手打击,日军败退,提出讲和条件,以至明朝内部引起一场“封、贡”之议,而日方无意求封,要求得贡。孙月峰一面受命遣部下与日军统帅谈判,一面向朝廷上疏,提出日军要求和谈是一阴谋,我方应增募水陆诸军应战。果然和谈破裂,日军再度大举入侵,后被中朝军队赶出朝鲜。万历三十二年十月,孙月峰任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参赞机务。万历后期“政事废弛,公私凋零”,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河南发生白莲教起义。孙月峰提出“用重典治之”,结果“逻卒四出,民大惊扰”。为此,遭到两京给事中弹劾。孙月峰于是“三疏求去”,于万历三十七年致仕还乡,“布衣疏食,恬然自得”。万历四十一年卒,享年70。孙月峰不仅在政治上有才干,更是一位精通经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才子。他与山阴张元忭合纂〔万历〕《绍兴府志》50卷,一年即成。他的艺术评论著作《书画跋跋》六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总目》称该书“所论时有精理”、“亦赏鉴家所当取证”,故历为书画家推重。孙月峰用其毕生精力,批注百家,自成一言。评点了如下著作:《书经》、《诗经》、《左传》、《国语》、《国策》、《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评林》《七言绝律》、《杜律辨体》、《韩昌黎集》、《柳河东集》、《苏东坡诗集》共四十三种,内容相当广泛,而且影响很大,风行一时,并且流传至今。《孙月峰先生批评史记》共130卷,每卷一篇,评无遗漏,依每篇的顺序排列,评点由圈点和批语构成,圈点符号有三种,空心圆圈、空心水地点、实心水滴点,圈是针对语言精练,文风畅快,结构严密,三者具备的段落,点则针对略有瑕疵的文字,圈比点描写更为精彩,圈点有提醒读者的功能。批语由篇首批、眉批、夹批构成。篇首评的内容一般是评价该文章的总体风格特征和文法特征,亦揭露一篇主旨,辨别材料来源,是总纲性的文字。每篇之中又有眉批、夹批和旁批,对史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论。眉批在正文栏上,提示文意用,标注行文线索和文章层次,用来提醒某些人物的第一次登场。夹批是重点内容,以小字单行穿插正文中,所评内容最为丰富,涉及叙事、文法各个方面。旁批以比夹批更小的一号字体附着在正文右侧,不单独占用一行,字数少则一字,字数多不到十字,跟眉批的功能项近,但更为具体。三是本篇内容好,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非常高。《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人,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以为能,不及也”。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笔端饱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可见作者是在这种悲慨的感情中写下本篇的,并将此情寄之笔端。而司马迁自己也同样是才高气盛,因忠而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写屈原、贾谊,实际上也在写他自己,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也正是由于作者把自己悲愤不平之感倾注在本传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物传记的特色,这就是一边叙事,一边议论抒情。如本传开头两个自然段是叙事,但讲到屈原被疏之后,作者忍耐不住开始一大段议论抒情,对屈原人格,对《离骚》精神的评论,都是非常准确的,如“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可以说是切中肯綮之语。另外,本篇在写作上确实又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正如清人陈刘熙载所云:“学《离骚》得其情者太史公,得其辞者为司马长卿。”又云:“太史公文,兼括六艺百家之旨。第论其恻怛之情,抑扬之致,则得之于《诗三百篇》及《离骚》者居多。”(《艺概·文概》)而纵观本篇,更是如此。
四是名家刊刻。本书由明末书画鉴赏家,木刻家馮元仲刊刻,冯元仲(1554—1645),字尔礼,又字次牧,慈溪人。年幼丧父,患有口吃,崇祯十二年(1639年)由检讨汪文伟推荐赴京考试,试卷上历数时弊,“部臣骇其狂直”,斥责其“草野狂肆”,授县丞,不就,归隐故乡慈溪县城东门外汤山,改名天益山。在山上筑天益山堂藏书楼、望烟楼。以上山采草药买卖为生。光绪《慈溪县志》谓其“曾取前人未刻书及米芾、赵孟頫,雕镂精好,又取古名墨,按法制之,一时东南名土钦其高行,皆慕与之交,‘天益山书墨’遂名天下,海贾有载至外国者,故海外亦争慕其名”。冯元仲乐善好施,晚年家道中落,贫穷以终。著有《复古堂诗文集》、《丛桂兰晖二社稿》、《白雪草堂师生合稿》、《天益山志》、《山林经济籍》等,传世作品目前可考的仅余《弈旦评》及所附《弈难》。五是版本罕见,流传稀少。本书明清以来各种丛书均为收录,今人冯贞群《伏跗室群书题记》有著录,该书目前可见的仅有一种版本,崇祯九年第一次刊刻出版。笔者分别在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见到该书,但因此书较为珍稀,两家图书馆都将其作为善本收藏而不予示人,只有微缩胶卷供研究者阅览。六是墨色浓郁,印工好,明版明印是典型的明版书标本。七是一卷齐全完整,经过古籍修复专家精心修复,可保存千年,省去修书之苦,又偏于翻阅。八是在册善本。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美国哈弗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书志》。此八大特点集于一身,本书为文学名著、名家评点、在册善本、版本稀少,既是明末刻书和明代竹纸的的典型标本,藏家不可错过。
资料参考:“珍本古籍”微信号文章《明版书将成古籍收藏中的主流》400年前,江苏常熟人毛晋开始按页以黄金作价收购宋版图书。这位一生嗜书如命的明朝人,先后购藏宋元本及其他善本达8400册。购书同时,刻书亦聘请学者名士校勘,募集精良刻工,自家出产特制纸张,俨然江南第一“书坊”。明朝人自己的善本书,也沾染着宋版书的“范儿”,带着“汲古阁”的款,悄然诞生。毛晋死后不到400年,不用说宋版书依旧一页难求,即使是他当年校辑刻印的图书也已成为善本—“汲古阁”成为金字招牌。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一套汲古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拍价达到120万元。其时,早于这一套过百万的明版书上拍场的,还有2010年西泠印社首届古籍拍卖会上出现的一套明代万历刻本《资治通鉴纲目全书》,作为整场拍卖最后登台的一件重量级拍品,这件大部头明版书引起了场内外藏家们的最后一搏,最终以358.4万元的“天价”成交。最近的古籍市场表现令人欣喜,刚刚过去的2017秋拍,以古籍见长的几大拍卖行,成交数字均“捷报频传”,明嘉靖三年司礼监刻本《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在中国嘉德以1495万元成交,创下明版书拍卖纪录。有业内认为,近几年明版书会是市场主流。为什么明版书会蓄势待发,以追赶宋版书价格的强劲走势独立潮头呢?一是明朝是我国的图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私坊,刻书蔚然成风。不仅刻书内容丰富,数量大而且在活字、套版及版画等方面的技术均有长足发展。作为承袭宋代文风最为浓厚的朝代,明版书形式美观,其中明朝嘉靖年间的书颇具宋版遗风,明版古籍以典雅、优美而著称于世。二是明版书毕竟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风风雨雨,存世有限,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民国时就有以收集100部或200部嘉靖本为宏愿的藏书家,说明在当时就已经收集不易。三是就当前市场上流通的古籍来看,宋元旧刻已是屈指可数,价格居高不下。明版价格也相对较低,逐步成为古籍收藏的热点。四是相对于清版书和民国书来讲,明版书是古本,收藏古本代表着一种品位,明版书既有一定的量,市场价值又相对较高,相对于宋版书更易购得与操作,相对于其他艺术品赝品风险又小,这些因素无疑对投资者都有一定的诱惑力。对藏书者而言,拥有明版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对投资者而言,明版书将成为一种热门投资品。明版书的价值正在逐步被发掘,有眼光、有实力的藏家及投资者搜求明版书的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明版书将成为古籍拍卖场上的“主流”,也将成为古籍收藏中的“主流”。
【译文】http://www.ziyexing.com/files-5/shiji/shiji_84.htm

商品图片

商品留言

古籍草堂

  • 店主: 古籍草堂
  • 联系: 点击查看店主二维码
  • 店铺介绍:古籍草堂书店,以收藏中国明版古籍和珍贵的越南古籍为主,清代殿本和精写刻为补充,货真价实,诚信为本,以自己的知识为广大读者选好书,并面向全国收购古籍善本。希望以网络为媒介,以书会友,中华民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442
    全部商品
  • 0
    在拍拍品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