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拍中

据安思远旧藏高仿真影印 藏家授权限量复制《宋拓十七帖》绒布面函套靛蓝色烫金字 外贴题签实木别签特种......

收藏
分享:

据安思远旧藏高仿真影印 藏家授权限量复制《宋拓十七帖》绒布面函套靛蓝色烫金字 外贴题签实木别签特种纸印刷

起拍价¥750
距结束0
  • 起 拍 价:¥750
  • 加价幅度:10 元/次
  • 延时周期:300秒/次
  • 卖家昵称:巴图书店私人藏书顾问
  • 买家佣金:5%
  • 运  费:¥23
  • 开始时间:2022-05-22 21:28:00
  • 结束时间:2022-05-25 21:28:00
  • 出价次数:0
  • 浏 览 数:128 人次
浏览人数
    暂无数据
拍品详情
拓印年代:2021藏家授权高仿真影印
尺寸:30*16公分
装帧:经折装函套
数量:1
30*16公分 据安思远旧藏高仿真影印 藏家授权限量复制《宋拓十七帖》绒布面函套靛蓝色烫金字 外贴题签,实木别签,特种纸印刷,内里布面经折装 ,高度还原原拓 完整清晰再现王羲之草书神韵,此本系雅昌和二玄社合作严格按照原拓装帧反复调色 去网点阵,绝对下一等真迹 ,此拓堪称草书之祖 ,2018年嘉德公司安思远旧藏碑帖专场此拓本和安思远一并十个碑帖以1.9亿元成交,在展览位置上,此帖陈列在C位,保守估计此帖原拓安氏旧藏单册价值三千万元
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中的赵孟頫印鉴

此册中有赵孟頫印,元时或为其所藏,明嘉靖年间归蒋伯宣,文徵明即于此时为其朱释,清乾隆时,潘有为(毅堂)以沈周画与乡人易得,后传予潘伯临。道光至光绪年间,又经伍元蕙、潘延龄、孔广陶收藏。1994年,安思远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66000美元购得此本。

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安思远藏善本碑帖”系列之重要一员。

2018年,中国嘉德举办了“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鉴赏会”,十一部安思远旧藏善本碑帖集体亮相,在碑帖展示平台上,占据着C位的正是此帖。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帖末“敕”字

雅昌出版安思远旧藏“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帖尾有“敕”字,并“僧权”二字不全,是公认的最佳“馆本”之一,此本以白麻纸擦拓,簾纹清晰,墨色沉厚,向以气韵生动为世所重。正如文徵明跋文中所言:“此帖(《十七帖》)自唐宋以来不下数种,而肥瘦不同,多失右军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劲,绳墨中自有逸趣,允称书家之祖。晋人笔法尽备是矣。”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唐人临本《旃罽胡桃帖》残纸

其三,为唐时弘文馆摹勒《十七帖》,世称“馆本”或“敕字本”。此本帖末有一 “敕”字草书,“敕”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十九字。北宋末期重要的书学理论家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言此本为“先唐所刻,右军笔法具存,世殊艰得”。

《旧唐书 · 卷八十 · 褚遂良传》记载:“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可见在太宗朝,褚遂良是皇帝最为信任的“王羲之书法鉴定权威”。

所以,一般认为经过褚遂良所审定的“馆本”《十七帖》最为忠实的保留了王羲之草书的原貌,导致此本历代翻刻不辍,流布最广,其中精品更成为了书家手中的“秘籍文徵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

《十七帖》为东晋王羲之著名草书法帖,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曾不遗余力广泛搜访。唐人张彦远在《右军书记》中言:

《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及言语,以数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二小印印之,褚河南监装背,率多紫檀轴首,白檀身,紫罗褾织成带。开元皇帝又以“开元”二字为小印印之,跋尾又列当时大臣等。《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号之。

《十七帖》被历代书家奉为草书“圣典”,虽真迹早佚,但传世刻本极多,妍媸杂糅,其中可称善本者又各具风致。

对于学书者而言,欲从《十七帖》中汲取草书精髓,版本的选择至关重要。

《十七帖》传世刻本大致分为三个系统:

其一,相传南唐李后主得贺知章临本《十七帖》,将其置于“澄心堂”并刻帖传世。称“贺监本”或“澄心堂帖”本,此本早佚,后世时有伪托。传《淳化阁帖》所收,即为“贺监本”。可见早在北宋初年,《十七帖》的真迹及官本响搨底本就已经难觅踪迹了。

其二,唐人临摹本,北宋魏泰据唐摹翻刻之“硬黄本《十七帖》”乃此系传世最著名刻本。而唐人《十七帖》临本墨迹,尚有大英图书馆所藏敦煌出土《瞻近》《龙保》二帖残纸及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旃罽胡桃帖》残纸可资参考。《十七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顶级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从容衍裕” “气象超然” “不与法缚” “不求法脱”是典型的魏晋风度。

它的“不激不厉”,彰显着“尽善尽美”的文人追求,展示了 “风规自远” 的文人境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至高理想。

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言:“草以《十七帖》为宗。”

在书法史上,魏晋时期是书体演进的重要节点,楷书与行书逐渐在日常书写中成为主流, 草书也开始由章草向今草过渡。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一辈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书法进行革新,使诸体逐步脱离古体书法的朴厚之风,呈现出妍美俊逸的崭新艺术面貌。楷、行、草日臻成熟,书体演进自此结束。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大的贡献就在于“继往开来”。

《十七帖》书于草书嬗变的历史时期。是王羲之继承传统开辟新途的“艺术实践成果”。唐人蔡希综在《法书论》中言:

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莫过之……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王羲之),特出不群,颖悟新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

它的含蓄中和,蕴含着无限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不仅为草书奠定了书体发展的基础,还预留了风格演变的空间。是草书传统的源头活水。

《十七帖》出自羲之晚年,艺术风格成熟稳定,被王玉池先生评为王羲之晚年“数量最大、成就最高、 内容最可靠,也是最早获得世人共识的一组刻帖”

拍品图片

出价记录
  • 参拍人
    参拍价格
    参拍时间
问答
  • 暂无数据
微信 扫一扫 同步参拍